电商巨头的「隐秘」战场
2021-01-20 

2020 年终,电商巨头们陆续披露了一些「相似」的销售战绩。

双十一中,京东小家电销售排行前三的产物,均为京东团结品牌商配合打造的;基于淘系大数据打造的 1800 个产物,占有了淘宝 235 个子类目的销售冠军;拼多多指导研发的一款保温杯,一上线,月销售额便突破百万元。这些战绩的共性是,电商平台们亲自介入到产物的研发、设计中去了。

越来越多的新产物以这样的方式降生——由电商平台来反向指导工厂开发新品,也可称作 C2M 模式。

凭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8 年 C2M 模式电商的总体买卖规模为 175 亿元,占整体电商的 4.1%。中金公司测算,若是 C2M 电商能渗透我国总人口的 10%,约 1.4 亿人,那么远期市场空间为 2511 亿元。

而不久前,基于 C2M 模式的淘宝特价版 APP 宣布,他们的用户数已经突破 1 亿人。若是算上拼多多和京东,C2M 模式的生长或已跨越预期。

中金公司以为,已往十年电商走过了 B2C 和 F2C 的阶段,C2M 是业态进化的下一个偏向。然而,已往电商平台通常只饰演销售渠道的角色,而往后,他们要行使自身积累的买卖数据,亲自设计商品,介入到全产业链条中去,他们会和商家发生竞争吗?一个个华美的销售增进故事之下,所导向的未来真的是更美妙的吗?

界说「爆款」的逻辑变了

2020 年 8 月,刘伟胜背着一个伟大的袋子来到拼多多公司「面试」。被面试的不是他,而是袋子里的保温杯。它们被一个接着一个地摆上桌子,守候拼多多新品牌实验室工程师的「磨练」。

刘伟胜是浙江飞剑团体旗下施密特家居用品的总经理,飞剑团体已往常年为星巴克、苏泊尔等品牌代工。自从 2019 年施密特入驻拼多多之后,产物销量一直不温不火。

刘伟胜背来的一大半家底中,心想总有一款适合拼多多。效果谜底是,「都不行」。

实在,这次面试是施密特加入「新品牌设计」后的首次深入相同。拼多多在 2018 年推出的「新品牌设计」,通过自身积累的数据,为品牌提供新品研发建议,介入到产物的开发、设计中去,以此来打造爆款。

拼多多剖析了平台近亿笔相关产物订单后发现,保温杯的消费者以 95 后、00 后为主,多为城镇用户,偏心设计简约、轻盈便携、色彩时尚的产物;材质上,对康健和平安的认知加倍深刻;功效上,喜欢深度交互的设计。

据此,施密特调整开发偏向,定制了一款「智能温显」保温杯。这款产物上线后备受欢迎,店肆月销破百万元。

拼多多平台上像施密特这样的案例另有不少。据悉,自从拼多多实行新品牌设计以来,已有 1500 余家企业介入其中,发生了 4000 多款定制化产物、4.6 亿笔定制化产物订单。

京东、淘宝上不少爆款新品也是用这种方式打造。2020 年,在电脑数码产物偏向京东介入设计了跨越 1300 个新品,笼罩 30 多个品类,整个 C2M 项目同比增进了 115%。

京东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周伯文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曾云云形容京东做的 C2M 系统:用 AI 去明白用户的潜在需求,「通过一个神经网络,去模拟用户的反映,再通过另外一个神经网络,去模拟这个产物应该怎么去迭代。」

而淘宝行使 C2M 模式的原理也都差不多。据悉,淘宝已经建立了基于大数据的商品建档和企划能力,能够将消费者真实的需求,通过算法归纳成一个集商品功效、名目、设计、订价于一体的系统,工厂只需要更具这些指标生产即可。

好比,淘宝团队发现「小镇青年」对于发胶产物的需求除了定型外,还要有增香的作用,于是,就联系了工厂来生产,新品一上线,便售出 20 万件。

已往,品牌商推出一款新品通常需要市场职员通过大量的调研、讨论决定;而现在,通过天天都在不停增进的用户数据,电商平台似乎更具备优势做这件事。什么时候推出新品、推出什么样的新品,若何订价,可以交由人工智能更快地搞定。凭此方式打造出的产物更容易天生爆款,提高电商平台的买卖额和独家产物,增添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数据代表着消费者的喜欢,相对于工厂和品牌,电商平台在数据上已经形成了伟大的优势,且优势不停扩大。对于代工厂来说,这会增添一种零售端的销售渠道,但对于平台上的品牌商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其中的主要问题是,电商平台后续会若何运用这项能力?

隐秘战场

现在来说,电商平台多是将 C2M 这项能力打包输出给特定的互助工厂和品牌。但不止于此,好比京东已经最先亲自下场推自己的品牌。

根据官方的说法,京东通过向优质工厂开放京东在选品、渠道渗透、供应链孵化等方面的能力,为工厂打造一个「虚拟 CEO」。

京东现在已经推出了 4 个自由品牌,京东京造、惠寻、佳佰、LATIT,笼罩了服装、健身装备等等差别品类。而这或多或少会对平台上的同品类品牌发生竞争,造成一定打击。

电商平台鼎力投入 C2M 的动力不难明白。凭据公然数据,2020 年的电商购物节中,「新品」买卖额约占大盘的 40% 左右,成为拉动整个消费的主要推动力。因此,平台们最先亲自下场推动商品的出新。

另一方面,差别电商平台的商品越来越同质化,用户数增进也在触及天花板。而新产物带来新的消费。电商上半场,人人都在强调买卖效率,当买卖效率走到饱和时,电商平台们不得不向上游走,解决生产端问题,来促进新品类的降生。

刘强东曾提出「十节甘蔗」理论,示意京东要从营销、买卖、仓储、配送、售后的「后五节甘蔗」,向创意、设计、研发、制造、订价的「前五节甘蔗」延伸,更深度地渗透到产业链当中。这应该也是拼多多、阿里的共识。

凭据京东数据,它已经与跨越 55% 的品牌商发生了数据协同,辅助跨越 500 万种商品举行销售展望,天天给出跨越 30 万条供应链智能决议,2020 年反向定制 C2M 产物的销量也达到了 2019 年的 1.7 倍。

与工业品领域相似,农产物的 C2M 竞争也在举行。阿里在 2020 年聚合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生态优势,已打造 2500 多个生鲜品牌,并通过搭建产地仓和销地仓等物流网络,实现自营、直供的农产物流通网络。

类似的,拼多多推出农产物「原产地直发」,对互助农户提供专人对接、资源倾斜、流动扶持等综合行动,来扩大自己的农产物上行系统。

可以推测,电商们的野心已经不仅在于当一个电商零售平台,而是必须把产业打穿,成为「产业链服务平台」。对产业链的深度革新,才能给平台带来更持久、历久的收益和护城河。可以预见的是,接下电商平台对工厂、农产地的争取将加倍猛烈。

转变的责任与未来商业款式

依附自身积累的海量用户和数据,电商平台在产业链里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

而且,历久的消费趋势也在助推 C2M 模式。凭据万联证券讲述,有 73.8% 中等收入群体在消费时注重性价比,主要水平排在第三位,在产物质量和节约时间之后。

中金公司以为,未来电商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平台型企业具备主导建设 C2M 模式的能力。

不外,考虑到 C2M 模式是以打造单品爆款为焦点,这难免引起一些担忧:这些爆品会进一步压缩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同时,物流、仓储、买卖、设计、支付等都掌握在电商平台手里后,品牌方和工厂方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向电商转移,或许会变得加倍「弱势」。

当下,C2M 还处于萌芽阶段,犹如一个人在长大的过程中,随着岁数的增进,体型会变大,能力会变强,但在社会、家庭中需要负担的责任也应该响应增添。

在电商平台依赖自身积累的用户、大数据逐渐渗透到产业的过程中,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互联网迎来更严酷羁系,若何平衡好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将是电商平台新商业模式顺遂睁开的的要害。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