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需要造车
2021-02-22 

要造车,时机还没到?

三日前,小米确定造车的听说引爆了整个网络。针对造车听说,小米迅速回应,“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2月21日,小米团体再次回应称,“就电动汽车制造营业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关于小米造车的听说,从2014年最先,每隔几年就会曝出,2020年接连曝出两次,不外每次新闻刚出,小米就斩钉截铁的回应:假的。这次从回应来看,小米没有明确否认,只说时机未到,口风似乎有所松动。

互联网跨界造车的第一波风口兴起于2014年,上百家造车新势力经由大浪淘沙,现在跑出了蔚来、理想和小鹏,在特斯拉的动员下,2020年他们触底反弹,市值翻了几倍,现在都在数百亿美元。

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20年彻底被引爆。互联网跨界造车的第二波料想再起,这一次的舆论风口瞄准了科技企业。

2020年下半年,阿里、苹果和百度相继官宣下场造车,一再重申不造车的华为也多次被传造车。似乎不传出点造车的“绯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科技巨头了。

事实上,早在2015年和2016年,雷军旗下顺为资源就先后投资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小米投资的生态链企业中也有睿米科技、车米科技等研发车载智能产物的公司,雷军虽从未明确透露过造车的想法,但在汽车领域的动作一点也没落下。

现在,科技巨头们相继传出造车,并在资源市场大受追捧,向来追风口的雷军,会舍得错过这个机遇么?

1

小米需要开拓新流量入口

在手机界,小米是“千元机杀手”;在汽车界,所有以性价比为卖点的车型都标榜自己是“车界小米”。当“车界小米”的说法被运用得炉火纯青,民众对于真正的小米汽车期望值也水涨船高,甚至有人发出灵魂拷问:万人血书请求雷布斯进军房地产。

看起来,小米造车简直有道德正义,但实际上,小米需要造车,跨越民众需要小米。

现在,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的生长,正出现冰火两重天的局势。

从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来看,市场调研机构IDC的最新观察显示,2020年Q3,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 1.3%。Q1同比下降11.7%;Q2同比降幅高达16%——这是智能手机行业有史以来最差的显示

海内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也触及天花板,陷入了增进阻滞的泥潭。据中国信通院数据,中国手机出货量在2016年到达5.6亿部高点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叠加疫情影响,整年出货量为3.08亿,比4年前削减近一半。

小米虽然在智能手机行业跻身天下前三,但要面临的是全球手机销量增进已陷入阻滞的逆境。

与智能手机市场形成鲜明对比,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生长如火如荼。

凭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2025年到达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若是汽车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20%则是500万辆,是现在5倍左右。

正如智能手机占有了移动互联网流量的入口,智能汽车极有可能成为继手机之后的下一个超级流量入口。而这一入口,一定是掌握在整车厂手中。

2017年,经纬中国在投资结构自动驾驶领域时,发现自动驾驶大概率要和整车连系在一起,由于自动驾驶需要足够多的数据,而只有整车商才有这么多的数据源。这也是经纬中国今后最先结构整车厂,投资小鹏和理想的缘故原由。

就像苹果依赖iPhone生态软硬件通吃一样,若是科技公司想要在下一轮汽车革掷中占有主导地位,造车或许是为数不多的选择。这也相符雷军在 2013 年造访马斯克和试驾特斯拉后的判断,他以为马斯克造特斯拉和小米一样,“也是软件、硬件加互联网,铁人三项”。

此前,雷军也在员工公然信中示意,小米已经明确了“5G AI loT 下一代超级互联网”的战略偏向,而且将在2025年前投入500 亿元人民币。

而智能汽车正好与这三项手艺高度重合:例如,5G可为汽车提供高可靠性、低延时的信息传输条件,知足车辆与外界协同需求;AI 手艺,包罗计算机视觉、机械学习等,这些都是智能汽车场景下的主要应用;IoT 装备则是小米“上车”的主要一环,可以更好提高用户粘性。

2

单打独斗or联手互助

从此前动作来看,小米更倾向于以投资方式介入造车。这与雷军的风险偏好有关,他的投资气概更守旧与郑重,此前曾多次思量小米造车的可行性,小米内部也立项调研过造车项目,但雷军仍以投资人的方式先后介入了蔚来和小鹏的投资。

不外,从现在传出的新闻来看,小米可能会改变投资计谋,追随苹果、百度,亲自下场造车。

现在,互联网造车大致分为三种模式:自主造车;自主设计,汽车厂代工;与传统车企互助

三种造车路径中,造车新势力中的威马汽车选择自建工厂,这与创始人沈晖身世传统车企,对智能制造的重视有关。但思量到小米入场时间较晚,拿地建厂从零最先自主造车,且不说需要上百亿资金投入,时间上至少需要三四年才有可能实现量产交付,而这时,蔚来、理想、小鹏、威马等造车新势力以及几家科技公司均已经跑在前面,小米追赶的压力将会很大,这并非是一个好选择。

其次是选择代工模式。现在,许多造车新势力走的都是这条轻资产的门路。例如蔚来汽车是由江淮代工,理想ONE由力帆生产。但代工意味着,小米需要卖力手艺研发、设计、供应链、品牌、销售、服务等方面,而互助车企只卖力生产制造,这同样需要至少三年时间,也非上策。

第三种造车方式是与传统车企互助。现在几家官宣的科技企业走的都是这条路径,例如百度和吉祥、阿里和上汽、华为和长安以及苹果牵手起亚。这样双方都可以施展自身最大优势,软件上实现智能效果,硬件上也有平安保障。

在盒饭财经看来,若是小米决定造车,极大概率也会选择与传统车企互助,将自身在品牌、营销和生态链上的优势注入其中,动员汽车销量。

小米确立至今,虽然没有亲自下场造车,但在汽车领域的结构从未落下。现在包罗雷军小我私家、小米科技、顺为资源三方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整车厂、汽车后市场以及出行企业。

例如在整车厂层面,2015年和2016年,雷军旗下顺为资源前后投资了蔚来和小鹏;在汽车后市场层面,2014年,小米投资了舆图厂商凯立德;在汽车出行领域,2017年顺为资源介入了自动驾驶企业智行者A轮融资,2020年小米介入了车联网企业博泰B轮融资。

此外,小米自身的生态链企业中,还包罗70迈、睿米科技、板牙科技、车米科技等研发车载智能产物的公司,产物类别涵盖智能行车记录仪、智能倒车镜、智能后视镜、智能车充等。一旦小米确定造车,这些生态链上的资源可能会很快注入小米汽车产业链中。

小米的优势还在于其此前积累的品牌、重大的粉丝群体以及零售渠道。

从2010年确立,十年里小米积累了大批“米粉”。小米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MIUI 系统月活用户数达3.68亿,用户粘性很高。这批人很有可能成为小米汽车的第一批粉丝,也是最有可能的第一批买主。

此外,去年5月,小米与长安马自达互助,辅助后者举行汽车销售。小米旗下电商平台小米有品在2019年就新增“汽车销售”营业,小米在渠道层面也在加速结构。

3

小米上车,难题不少

即便如此小米仍然面临严重的竞争和挑战。

首先,造车是一项极其烧钱的事业,前期还要经由地狱般的产能爬坡,无时无刻都在磨练企业的资金能力。这也是我们剖析以为小米极有可能会和苹果、百度等企业选择与传统车企互助的缘故原由。

“先行者”们或许可以做个简朴参考。特斯拉确立15年后,才首次实现盈利,这些年烧掉的钱跨越50亿美元;李斌曾透露,蔚来4年间烧掉约220亿元

固然,现阶段小米可能并不缺钱。2020年Q3,小米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02.6亿元,但一旦涉足造车,连续的资金投入,将会影响其在智能手机和智能家居营业上的生长,从而失去领先优势。

其次,小米以低价确立优势,虽然在向高端化转型推进,但其制造利润仍然较低。2020 年第三季度,小米净利润率仅为 5.7%,远远低于同期的苹果。

小米“毛利润率不高于5%”的订价计谋,一定也不再适用在汽车身上,此外互联网营销计谋对千元手机有用,但对汽车这样动辄数万元的大宗物品,影响究竟有限。究竟,要PK廉价、性价比和营销,2.88万起五菱宏光已经跑在了前面。

小米造车面临的第三个挑战还在于,之前已经有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也在努力转型结构新能源,现在主流科技企业也相继投身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已经变得异常拥挤。

去年10月,华为正式公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11月上汽、浦东新区、阿里三方配合推出了“智己汽车”;12月,路透社报道称苹果设计将在2024年生产一款纯电动汽车;今年1月,百度突然官宣造车,而且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

随着科技巨头陆续进场,2020年下半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潮迭起。然而兴奋还未散去,小米造车的新闻直接将造车气氛拉到了最高潮。

从华为、阿里,到百度和苹果,再到小米被传造车,科技巨头的进场,似乎成为了一个新的行业趋势。小米被传造车,并不意外,究竟雷军说过,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