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是真刚需吗?
2022-07-21 

预制菜的泛起,似乎与“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南辕北辙?

当餐饮遇上了疫情,线下餐饮正遭遇严酷“隆冬”,而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预制菜的火爆。

近几年来,老龄化历程加速,生涯节奏越发快速,疫情居家也使人不得不寻找更便捷的做菜方式,预制菜在这样的时机泛起在了人们的视野中,逐年增进的数字让不少人以为,预制菜正成为一个新的刚需品类。那么,现实真的云云吗?

01

“黄金赛道”

将一盘菜端上餐桌需要用几步?

无论你是否会做饭,只需撕开包装袋,将食材、调料按顺序倒入锅中,开火、翻炒成熟,就能装盘上桌。当前我国住民家庭平均逐日破费在做饭上的时间约为1小时35分钟,与2000年相比,45.9%的家庭在厨房做饭时间削减45分钟左右。

一方面是年轻人无心将大把时间囿于厨房,另一方面也有预制菜的一份收获。预制菜在中国早已有之,20世纪80、90年月,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其高尺度化的供应链将净菜配送加工厂带入中国,这即是中国预制菜的前身。凭证天眼查数据,预制菜在2014年后有过一波迅速生长。缘故原由是那时外卖兴起,餐饮门店的出餐速率跟不上订单速率,且连锁餐饮生长迅速,为快速出餐保证配送,以及保持尺度口味、品质,面向餐饮门店等B端的预制菜生产企业数目有所增进。

而真正让其在C端火出圈是由于疫情的暴发,2021年,预制菜的规模到达3400亿元,同比增进18%,被天猫列为双11十大趋势单品之一。现在年耐久的居家再度催化了预制菜行业的生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预制菜消费者在受疫情影响之下,超半数消费者提升了预制菜消费,其中有45.2%的消费者增幅跨越10%-20%,尚有7.4%的消费者提升了20%。

暴涨的需求引来了不少商超、电商以及餐饮门店,2020年头,海底捞便在多个电商平台推出了半制品菜“开饭了”,销售16款半制品菜肴,包罗宫保虾球、辣子鸡丁、番茄土豆烧牛肉、酸菜鱼、大盘鸡等。卖午餐肉的梅林、卖辣鸭脖的周黑鸭、卖水饺的忖量也在研发预制菜的赛道上不甘落伍。

互联网公司嗅觉同样敏捷。2020年3月,盒马确立了3R事业部,即ready to cook,ready to heat,ready to eat,可以称得上是“预制菜事业部”。2022年,叮咚买菜推出预制菜自力身牌“生机鲜食”,主要结构经销、署理、终端大客户等B端渠道,目的是把预制菜领域打深打透。

除了食物行业和互联网,同样结构预制菜的尚有地方政府。2022年2月,山东预制菜产业同盟确立;5月,粤港澳大湾区预制菜产业园启动建设,总计划用地7000亩;6月,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举行中国(原阳)预制菜行业大会,打造“海内首家预制菜全产业链工业园”和“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基地”。

固然,看一个赛道火爆与否,*主要的要看资源的动向。凭证《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洞察讲述》显示,2013年至2021年,预制菜赛道共发生71起投融资事宜,披露融资总金额超10亿元,涉及项目42个。仅在2020年-2021年,预制菜赛道就发生23起融资。2021年4月27日,味知香在上海证券生意所正式上市,成为A股*家半制品菜上市公司。

2022年疫情在多区域频频,4月以来,Wind预制菜指数整体涨幅已经超1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5%,预制菜板块显著跑赢大盘。自2022年4月11日以来,预制菜指数延续8个生意日上涨,累计涨幅达19.5%。其中预制菜板块相关企业得利斯和“预制菜*股”味知香更是一度涨停。

02

冷链 口味

赛道火爆,但现在海内预制菜市场还处于百花齐放的状态。

既有聚焦该赛道的预制菜企业,如味知香、真滋味、好得睐等;也有速冻食物企业的产物线延伸,如安井、三全、立高等;同时,金龙鱼、温氏股份、圣农生长、龙大肉食、国联水产、颐海国际、西贝、广州酒家等也都沿着供应链进入预制菜领域。

按理说海内预制菜在B端生长多年已相对成熟,2020年最先从C端发力,2021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跨越3000亿元,但为何没有龙头企业跑出来?

首先,相较美日动辄百亿、千亿营收规模的企业,现阶段我国的预制菜企业营收规模多为10亿以下,且为区域型企业。其中70%以上预制菜加工企业属于作坊式生产,规模小、实力弱、区域漫衍涣散。

其次,市场集中度低,区域特征不显著,企业市场份额有限。2021年“C端”预制菜消费中一线都会占比近一半,而一线都会人口仅有8299万,占天下人数比重不足6%。

*后,由于规模化天下性企业数目很少,存在渠道竞争向品牌竞争升级的问题。

中信建投研报指出,我国预制菜市场虽然已初具规模,但较美、日等国际成熟市场而言仍处于生长初期。在这样的靠山下,未来谁能率先领跑、抢占市场?

餐饮上游的农业有政策与质料优势,一方面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大量的农产物质料,能够被充实行使,再加工成“半制品预制菜”,为自身企业增值,若是能快速确立B/C端的分销渠道他们或有可能凭产物力降生黑马。

位于餐饮行业下游的外卖平台、盒马等新零售终端,他们具备渠道优势,同时还能够获取更多消费者数据,从而不停优化预制菜产物。进军预制菜的京东,自己拥有壮大的物流、供应链实力,这也是预制菜品牌生长的焦点竞争力。

连锁品牌餐企,他们具备做预制菜的口味优势。预制菜的焦点在于产物、在于口感,而餐饮企业*清晰消费者喜欢什么,他们推出的预制菜都是在门店经由成千上万次消费磨练,是消费者用嘴投票出来的。

专业预制菜企业深耕区域能成为小而美的企业,传统速冻食物企业更有可能成为天下化龙头……

多人以为预制菜门槛很低,现实上恰恰相反,只有资金是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商业模式、供应链系统、焦点竞争力。艾媒咨询的讲述显示,消费者以为预制菜行业需要改善的问题中,排在*位的就是口味回复水平。想要保证风味口感、保障食物平安,预制菜供应链中异常主要的一环,就是在生产、运输、仓储、物流等各环节中对温度的要求,不仅要确立高频、高效的冷链仓配系统,还要有一整套的控温、恒温、测温监控。因此,冷链成本制约了不少预制菜企业的大局限扩张。

由此可知一家预制菜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有两个要害因素,即“冷链 口味”。

03

小心成为下一个“社区团购”

预制菜观点的爆火引来机构的关注,多家机构也迅速推出预制菜深度讲述,大多以为预制菜是近五年食物加工行业中生长*快的子行业之一。

好比,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年公布的《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远景及投资时机研究讲述》显示,预制菜市场的规模合计为2044亿元-3066亿元,根据每年20%的复合增进速率估算,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市场可以生长为万亿元规模的市场,耐久来看,预制菜行业规模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

“从现阶段来看,预制菜的‘万亿赛道’可能有强调的身分。”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示意,在当前受到大量关注的靠山下,预制菜整体行业生长的产值预估也会有“流动性溢价”,除非这个行业有突破性的政策利好或者手艺转变之类的重大转变。

预制菜也同时要小心资源的热炒。资源的进场,会让这个赛道跑得更快,也容易带来部门的无序竞争。曾几何时,资源的进入让团购行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千团大战,也让前几年火爆的社区团购,现在同样危急四伏。

有媒体在文章中称——资源盲目的追风口容易导致预制菜行业的竞争畸形,不能制止同质化,有可能发生的泡沫反噬这股热度。这些隐忧也许纷歧定会成为现实,但足以让业内人士小心。或许,这场商业“盛宴”,还需要政府调控与民众监视的气力。

向来喜欢“锅气”的中国人,若非图利便,很难放下自己对饮食习惯的坚守。“食必求真,然后至美”,可谓中餐的*追求,这一点上,提前分切、熟成完毕,菜品味道尺度化的预制菜很难知足。未来预制菜能否征服“中国胃”,尚有待考察。或许也没需要想着彻底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只需找准自己的位置,究竟预制菜行业空间尚有许多。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