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变网红,一旦翻车,就是连带整个公司。
我最近经常能刷到周鸿祎,差不多一周四五次的节奏。
红衣教主已然从一个着名企业家,转型成着名网红,而且朝车圈进发了。
要细数这波流量的劈头呢,也许得从4个月前最先。
01
一月份的时刻,冯仑攒局搞了个风马牛年终秀的流动,圆桌环节搞来了王石、周鸿祎来当嘉宾,程前同伙圈的主理人程前来当主持人。
这个圆桌环节堪称尬聊中的尬聊,建议没看过的同砚也不用找来看了,否则会虚耗人生中名贵四十分钟。
总之,在这个圆桌上,定位不清自己是嘉宾照样主持的程前,也许是被周鸿祎几句话搞破防了,然后莫名其妙最先怼周鸿祎,试图找回场子。
若是你有厚实的打骂履历就会知道,通过语言的机锋来挽回体面的效果,往往是丢更多体面。
作为流氓软件的鼻祖,周鸿祎什么骂没挨过。不仅容易化解了程前的举事,还顺带教育了一番。
这个对谈的效果就是,程前作为头部的商业访谈博主,平时维持的沉稳形象一下垮掉了。
相反周鸿祎由于显示镇定,形成鲜明反差,踩着这波流量,一下回到民众视野。
其着实圆桌之前,由于AI的火热,周鸿祎就好几回出来讲话了,然则效果一样平常。
效果借着这次时机,迅速转型乐成了。
02
紧接着周鸿祎最先频仍拍摄短视频,而且最先一直强调,企业家要当网红。
他的说法是,人们大脑已经被短视频和直播花样化了,企业家欠妥网红,产物都没人知道。
正好呢,这段时间小米su7宣布,雷军依赖「爽文男主」的人设刷屏,就恰好成了周鸿祎的*案例。
于是,拿着雷军这个案例,周鸿祎种种教育其他车圈老板,尤其哪吒的张勇:要多向雷军学习。
4月份的北京车展,就更像是印证了这个理论。
没人体贴车模和网红了,所有的焦点全在各个企业家身上,周鸿祎坐在车顶上的照片一照封神,雷军也毫无破例成了车圈顶流。
对于这套说法,最开心的就是卖课的,摩拳擦掌,随着放肆张扬现代企业家必须营造小我私人IP。
效果还真有人信了。
前几天呢,百度公关副总裁璩静,就真下场去拍短视频了,拍得跟那些微商气概一模一样,甚至连发型都是微商经典复刻。
看得出来,她很用力营造出铁娘子的人设,不仅种种狼性言论,还在线教育网友什么是公关。
不出意外,作为一个公关能手,一己之力给百度带来了今年*的公关危急。
厥后又报出,璩静要求百度公关部每小我私人都要做小我私人IP,坚决贯彻不让打工人好过的原则。
怎么说呢,堪称公关界马保国,闪电五连鞭,鞭鞭抽在打工人的背上。
纵然是周鸿祎自己,也差点翻车。
五一的时刻,周鸿祎的名字泛起的比各大景点还要频仍。
先是拍卖自己的迈巴赫,拍出990万天价。
然后又闹出拍下迈巴赫的褚会长,没有支付尾款的新闻。
就在人人围观怎么收场的时刻,周鸿祎又出来说尾款已经拿到了,准备全捐。
整个历程,流量居高不下,只不外人人都最先逐渐嫌疑,这是不是做局有意博关注的。
03
现在我们可以聊聊,企业家做网红,营造小我私人IP的事了。
阿里断舍离游戏
首先我要说的是,从来就没有什么该不应去做。
企业家的焦点职责是谋划好自己的企业,当欠妥网红实在属于锦上添花。有的人性格上合适,很自然就曝光度高了一些。有的人不喜欢抛头露面,那别说网红了,你连他社交账号是啥都不知道。
以是拿雷军来作为案例,实在没什么说服力。
*是,我可以举出无数个反例。前几年的时刻,市值更大的一些互联网公司,首创人别说当网红了,甚至还要选择退隐,进一步脱离民众视线。
这咋没人说企业家应该退休呢?
第二是,雷军这种案例很有疑惑性,雷军又不是通过当网红获得乐成的。雷军每次出圈你都可以看到,跟他的产物出圈是牢牢绑定的,无论是昔时MIUI宣布,小米手机宣布照样su7宣布,全和产物有关,并不是自动搞个事情,让人人关注点在雷军本人身上。
相反,对哪一类企业家,做网红是个好战略呢?
一个是初创企业,企业需要大量曝光,然则资源有限,把钱投在流量的汪洋大海中,杯水车薪。
这时刻,营销老板的小我私人IP就是个好方式 ,由于公司即老板自己。若是老板人设不错,人人喜欢,成了「网红」,那可以为公司节约大量的营销用度。
另一个就是,其余方案行不通了,只有老板亲自下场了。
好比周鸿祎,可以料想,若是现在360的市值照样四千多亿,若是360投资的哪吒汽车,能跟蔚小理平起平坐,他还会选择身体力行吗,还会云云博取流量吗?
实在人人都明了这个原理,这几年网红种种翻车,靠流量起身,再被流量反噬的案例不胜枚举。
企业家变网红,一样要面临这种问题,一旦翻车,就是连带整个公司。
说到底,就是算账,省下来的这笔营销用度,到底合不合算。
04
许多卖课的喜欢兜销这种理念,强调在短视频时代,小我私人IP何等主要。
一些老板生怕错过这个时机,以是很焦虑,往往就信这些「先生」的说法了。
但这个问题实在很简朴,若是这个「先生」真有本事打造网红,他干嘛不自己上呢?
职业关系,我熟悉的网红也不算少,我只能说以我见到的,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大网红,是通过买了什么课,执行了什么理论,然后酿成网红的。
周鸿祎和雷军这样的情形,就加倍不能算作案例了。
周鸿祎和雷军,在所谓「网红」身份之前,就不是名人吗?
以是现在看到剖析周鸿祎酿成网红方式论的,我就以为可笑。
由于真正的方式论实在是,先打造一个*市值跨越4000亿的公司。
这样一来人人都熟悉你了,这时刻你不管再干啥,都是事半功倍的效果。
05
小我私人IP也从来不是什么灵丹妙药。
老板这个身份的特点是,大部门情形下,他就跟其他人的战略纷歧样。
在公关层面上,我曾经说过,险些每个老板都以为自己是公关大师。他会喜欢拿自己的乐成路径作为模板,套所有的领域。
以是你经常会看到一些老板搞小我私人IP,最后就成了公然的员工训话。
由于对于有些老板来说,钱赚够了,就最先追求些精神上的器械,不仅要钱,还要人尊重。就稀奇喜欢自己那套器械,还要受人追捧。
员工追捧你那是为了人为,消费者追捧你干嘛呢?
忠实建议每个想做小我私人IP的老板,先重温一遍《邹忌讽齐王纳谏》。
前段时间,周鸿祎发了一个视频,是在座谈会上遇到小马哥,然后握手攀谈。
念及昔时3Q大战,人人说这是一笑泯恩怨。
回过头在360宴请二手车商的饭局上,周鸿祎端水敬酒,说「吃了头孢。」
席间一人突然多嘴来了句「真的吗?」,就地被周怼了回去。
以是,什么网红身份,小我私人IP,都不主要。真正决议这些的,照样江湖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