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R被传欲赴港IPO,「ZARA的中国学徒」底气足吗?
2024-07-05 

克日,媒体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称,本土快时尚品牌URBAN REVIVO(以下简称“UR”)正思量赴港上市,筹集资金至少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亿元);该人士还称,IPO设计仍在商讨中,公司也可能决议不上市。

对此,UR方面临媒体示意称:“谢谢关注,现在不予置评”。

图源:微博截图

今年5月,UR品牌首创人、CEO李明光就在采访中透露,2022年UR品牌的销售跨越60亿元,希望UR和BENLAI(原本)两个品牌未来在全球市场营收可以突破2000亿元。

现在被传出赴港IPO的新闻,这个被视为“中国版ZARA”的服装行业独角兽企业能否感动资源市场?

01

ZARA的中国学徒?

2006年,曾经在广州做过外贸档口服装生意的李明光开办了UR,成为海内最早的快时尚品牌之一。也是在这一年,全球快时尚品牌巨头ZARA正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售价在百元左右,漂洋过海而来的潮水时尚衣饰很快俘获了一批年轻人。

接下来的十余年间,“快时尚”风靡一时;乘着这股东风,UR也获得了资源的青睐。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9年时代,UR主体公司“快尚时装(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快尚时装”)共完成了五轮融资,其中不乏沙漠创投、红杉中国、景林投资、黑蚁资源等着名投资机构,还包罗了两家衣饰上市公司海澜之家和比勒芬音。

值得一提的是,被传上市前,快尚时装发生了系列股权结构转变。

2022年11月,数名股东整体退出了快尚时装,由原先多股东持股模式转变为单一股东全资控股,调整完成后广州狮子座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快尚时装100%的股份。

而在2024年6月18日,广州狮子座完成了更名与增资,成为“广州时尚动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UR最新宣传口径中提及的“全球时尚零售团体FMG(时尚动势团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这家公司。据“天眼查”信息显示,法人依然是李明光,但公然资料中已无法得知快尚时装背后的股东细节。

住手2024年6月26日,凭证股权结构来看,FMG当前持有快尚时装100%的股份,该公司由时尚引擎(香港)有限公司100%控股。

此次股东换取,也引发市场对其IPO上市的料想。有业内人士示意,一样平常来说企业在设计上市前,部门股东整体退出,可能是为了精简上市主体股权架构,由大股东回购小股东股份;亦有可能是境内投资主体退出,改由境外投资主体举行IPO。快尚时装的股权更改相符这一征象。

UR的崛起离不开ZARA的“引路”,二者无论是在用户圈层,订价、服装名目照样上新速率都有的一拼,因此UR一度被称为“Zara的中国学徒”。UR首创人、CEO李明光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坦言,UR是ZARA在中国的验证者和受益者

UR给自己的定位是“快奢时尚品牌”,目的用户是20-40岁的白领群体,产物订价则从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但总的来说价钱要略低于ZARA。

作为ZARA在中国的“学徒”,UR学到了ZARA的精髓——依托快速反映的供应链,做到款多量少、紧跟潮水、频仍上新,将快时尚和高效供应链治理相连系。UR在品牌定位上还做了进一步升级,定位在“快奢时尚”;在线下门店选址和形象打造上,不仅要大还要足够高端奢华。

“大店”一直是UR的开店战略。2006年,UR首家门店在广州正佳广场开业,占地超1000平方米,谁人阶段鲜少有本土品牌开出跨越200平大店。现在,UR已将店肆开到了上海、成都、北京、厦门、武汉、天津等一二线都会,平均店肆面积超千平,*店肆面积达4400平方米。

02

青出于蓝胜于蓝?

近几年,H&M、ZARA、GAP等这些在海内曾经鲜明的西欧快时尚品牌,接连关店、或退出中国市场,不停上演败退。

凭证ZARA母公司Inditex团体财报数据,2018年ZARA在中海内地的店肆数目是183家,住手2024年1月31日,仅剩96家,六年关掉了近百家门店。ZARA姊妹品牌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在2022年已经完全退出中国市场。

在市场增进显著放缓的趋势下,UR却在逆势扩张,时至今日其开店速率还在连续攀升;住手今年5月,UR全球门店跨越了400家。

然而确立已经十八年的UR,在确立的前十年都是亏钱的;早年,UR接纳的战略是以规模换利润。直到2014年后,UR开放了特许谋划加盟,在2014年-2018年间,UR平均以每年50家门店的速率扩张。

除了线下门店,UR还发力线上渠道,销售占比约30%;凭证天猫“618”宣布的榜单,今年“618”时代,UR在女装销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二,仅次于优衣库;在衣饰店肆销售排行榜中排名第三,仅在优衣库、蕉内之后。

纵观UR能够逆势生长,主要缘故原由之一是对时尚潮水风向捕捉和反映速率足够快。不外,快速扩张下,UR的设计气概转变也发生了较大转变;从刚最先有调性的小众品牌,逐步酿成通俗化的“快餐”品牌,这似乎也是快时尚品牌的通病。

2022年,UR曾深陷“剽窃”事宜,因UR当季热卖款与多位小众设计师相撞而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惹来争议。

两个人,Formation Bio又融资20亿

图源:微博截图

UR另有被许多网友吐槽的一点是其所谓的“快奢”更多是体现在价钱上,而非实质的品质提升。“月薪若干才气穿得起这个牌子?”在小红书上,有网友发条记示意,“现在的快消品动不动一件上衣就299 399 499,裤子369 399 499,我真的买不起了。”

图源:小红书截图

“记得以前UR还简朴高级,现在是换设计师了?而且价钱比以前还贵。”有网友吐槽道。

在社交媒体上,另有许多关于吐槽UR衣服质量“以次充好”、品控不严,甚至是在官方旗舰店买到“赝品”的帖子。

作为时尚品牌,若是价钱的提升,没有与之相匹配的价值提升,那么“快奢”定位就可能被视为一种缺乏实质支持的市场噱头,难以耐久维系消费者信托与品牌忠诚度。

2022年,UR推出了全新品牌BENLAI原本,因产物名目、面料,甚至是线下门店布设均酷似优衣库,被不少消费者称为“优衣库平替”。BENLAI也顺势被看作是UR开启多品牌战略的新增进曲线。

当前,BENLAI原本尚未大局限扩张,现在其在线下开设了15家门店,四大一线都会中只进驻了广州和北京。

不外,从BENLAI原本天猫旗舰店业绩来看,销量并不算理想,两款热销T恤月销售量仅为400 件。

UR现在已经来到了新的生长拐点,试图完成从不足百亿到千亿规模的大跨步。UR的野心是成为一家千亿营收规模的全球品牌。李明光示意“希望UR和BENLAI(原本)两个品牌未来在全球市场营收可以突破2000亿元。”

但眼下从规模来看,UR和ZARA、优衣库依旧相差甚远。ZARA在全球的营收到达2000亿元左右,优衣库全球也跨越了1000亿元。

UR并未披露去年及今年的销售情形。今年5月,李明光曾对媒体透露,UR在2017年最先盈利,2022年UR品牌的销售已跨越60亿元。2022年ZARA在全球的销售额是237.6亿欧元。

想要到达千亿营收规模,UR显然不能只靠激进拓店,事着实这方面已经有前车之鉴。

与UR定位类似,根植于本土的快时尚品牌MJstyle,*时曾在海内市场开出了500家门店,于今年4月尾周全住手了线下门店运营。

据“趣解商业”领会,早在2022年,MJstyle就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以及缺乏清偿能力,申请了停业整理。只管在疫情时代,逆势开店仍然未能拯救其颓势。MJstyle的飞速拓展门店的激进战略,反而成为了“慢性毒药”。

03

UR出海另有“蓝海”吗?

近几年,外洋市场是UR的主要生长偏向之一。

早在2016年,UR就在新加坡开出了*家门店;现在,UR在新加坡、泰国、菲律宾等外洋国家拥有9家线下门店。

虽然当前UR外洋门雇主要集中在东南亚,但李明光却示意,“东南亚并不算真正的主战场,要突破西欧市场。”他将以西欧为主的外洋市场,视作今年岁情的重点。

除了开设线下门店是其一,UR也选择了近年来品牌出海火热的DTC模式,即搭建品牌自力站;2021年,UR外洋自力站上线。2022年7月,UR入驻速卖通,实现线下店 线上店 电商平台多渠道结构,客单价平均在五六十美元。据“趣解商业”领会,UR的目的是未来能在西欧市场将七成以上营业生长到线上平台。

在海内市场,UR的设计和版型更适合中国人,吃到了本土市场的盈利,而平移西欧市场设计的ZARA则没有顺应中国市场去做本土化创新;现在UR出海来到ZARA们的主战场,这些问题将转移到UR身上,成了其需要战胜的难题。

预计到2027年,全球服装市场收入将到达2万亿美元;云云重大的市场规模,UR在外洋要直面众多快时尚巨头,在更艰难的环境中营生长。据“趣解商业”领会,优衣库也在发力北美市场,其母公司迅销团体曾示意,到2027年要在北美市场开出200家门店。

此外,针对快时尚的环保问题,欧洲各国也出台了不少法案,好比阻止快时尚企业和产物打广告等;这些对于结构欧洲市场且高度依赖“广告营销”来获客的快时尚品牌们,无疑是一记重击。

相较之下,UR需要找准其在外洋市场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更为细腻化运营战略。

而眼下,时尚趋势也在不停转变。这几年,lululemon、始祖鸟等品牌掀起的运动时尚风,正成为新潮水;而超快时尚跨境电商品牌SHEIN也在近年飞速生长,这些都给UR带来了压力和紧迫感。

快时尚的未来,仍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创新创变和洞察趋势的能力。在日益猛烈的竞争中,UR若想走得更远,需要在生长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同时,更贴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不仅是UR的挑战,也是整个快时尚行业需要面临的课题。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