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期货_今年就业压力若何?波及多少人?来看
2020-06-06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2日讯(记者 马常艳)6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生长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在京公布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专题讲述。讲述展望,我国今年观察失业率大概率会围绕6%上下颠簸,四季度是一个极重要的“窗口期”。即便疫情在未来1年内获得控制,源于从经济苏醒到就业苏醒有一个滞后历程,就业逆境仍可能会连续2年左右时间。为此,专家建议不断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完善努力的劳动力市场政策。

  疫情打击让就业形势急转直下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主要成员丁守海代表论坛公布讲述。讲述指出,我国今年就业形势在疫情打击下急转直下。现在虽有所恢复,但形势依旧严重,城镇观察失业率仍维持在5.9%的相对高位,加上1.2%在职未就业者,真实失业率可能不下7.1%。

  其他一些指标,如城镇新增就业、失业职员再就业数目、就业景气指数等均泛起较大幅度的回落。受就业不景气的拖累,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泛起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农村居民的降幅更大,说明农民工的就业受打击水平要大于城镇劳动力。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示意,本次疫情对就业的打击是外生打击,不确定性很大。数据显示,有6%的劳动人口退出了劳动力市场,18.3%有职业未上班,这两项数据代表的人口规模大约是1.02亿,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称为“隐形失业”,这两项数据加上6%的失业率,是一个异常重大的数字。

  农民工和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

  当前就业矛盾的焦点在那里?讲述以为,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疫情对生活服务业打击最大,波及近2亿人就业,其中至少有8000万人从事高接触服务业。二是制造业也受到重击,近1亿人就业受影响,特别是由于国际订单锐减,出口部门2000多万直接从业职员将直面就业逆境。三是近3000万家中小企业和7000万个体工商户步履维艰。四是从群体看,农民工就业问题最突出。在2.9亿农民工中有近1亿人普遍漫衍于受疫情打击较大的高接触服务业和制造业中。五是年轻人就业问题更严重,特别是大学生就业状态堪忧。

  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运行受到伟大打击,观察失业率有所上升但不显著。对此,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实以为,除了观察口径问题,另有其他方面的缘故原由:政府稳就业政策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企业预期本次打击是短期的,会接纳带薪休假、削减劳动时间、降低人为等方式,尽可能保留员工的就业身份;以农民工为代表的一大群体会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举行调整,而不是作为失业人群,这也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到就业数据。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车伟则以为,除了失业率这一数据,更要关注收入水平。疫情打击造成收入的大幅度下降,这对老百姓现实的生活水平的转变或者对收入的影响照样很大的。

  要思量对隐蔽性失业水平评估

  “由于存在滞后问题,从总量来看就业形势最严重的时刻还没有到来。”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在会上说。

  基于庞大严重的就业形势,与会专家以为,要不断完善就业保障制度,完善努力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下一步对失业率的观察,要思量对隐蔽性失业水平的评估和对未来显性失业动态的监测。

  李实示意,从历久来看,我国需要更好的就业政策设计。第一,缔造更多的就业机遇、生长民生产业,而且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结合起来思量;第二,把失业保障的“保险网”织得加倍严密一些,这需要失业保险、失业拯救以及失业职员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服务笼罩更多的人群,特别是农民工这一块;第三,新型城镇化也可以带来许多的就业机遇,把缔造就业机遇和整个经济社会生长、补短板等方面结合起来。

  曾湘泉提出六个方面的建议:第一,要解决就业的结构性问题,通过维持经济增进动员就业;第二,要将投资与就业挂钩,在整个经济投资中,要引入就业效果的评估;第三,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到科学防疫而不是过分防疫,减轻疫情防控给就业带来的打击;第四,要关注游戏产业、电竞产业、直播行业等新兴业态,从而缔造更多的就业机遇;第五,要继续强化信息流动,完善观察方式与职位分类;第六,要看到危急背后隐藏的机遇,认真思考疫情之后的产业升级、教育升级以及培训升级,推动就业改造。

  (责任编辑:苗苏)

新华期货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