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日,股价延续飙涨多日的新势力车企“三兄弟”团体哑火。停止美股当日收盘,小鹏汽车跌10.89%,蔚来汽车跌10.23%,理想汽车跌3.14%。虽然“三兄弟“11月交付量均创新高,市场却没有买单。
这似乎验证了外界对新造车企业市值“泡沫”的担忧。做空机构香橼前不久公布讲述称,蔚来股价被严重高估,只值25美元,不外随后的剧情却没有朝着香橼预计的偏向生长,蔚来的股价在短暂下挫后又回到了飙升的轨道,投机者一夜暴富的故事不时上演,乐观的情绪仍在四散伸张。
一年前,蔚来汽车距离退市仅一步之遥;但今年以来,其股价却最先柳暗花明,累计涨幅跨越1200%,市值不停赶超福特、宝马、法拉利等百年传统车企,甚至一度成为海内市值最高、全球排名第四大车企。而今年刚刚赶赴美股的理想和小鹏,蹿升态势也均超出预期,更不用说6月就站上全球汽车业市值之巅的特斯拉。
乱花渐欲迷人眼。资源为“钱景”狂欢的同时,新造车企业的真实价值也如笼罩在迷雾中一样平常。虽然一度隔空互呛,但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给员工“泼冷水”一事上达成了共识。
“我希望同学们都要重点关注自己的事业,不要只盯着股价的短期升降。”11月27日,何小鹏在全员邮件中提醒小鹏员工。几天后,马斯克也在发给员工的电子邮件中忠告称,特斯拉需要专注于成本控制与利润,否则股票将“马上被压得破坏”。
警钟已经敲响,但已经鼓噪起来的新造车资源盛宴会告辞疯狂、回归理性吗?制造与成本化优势远不及老牌玩家的新势力们,拿什么守护暂时占领的“价值高地”?
1
估值前置,「掏空」蔚来们?
脱离基本面、非理性地飙升与回落,传统的估值模式很难注释新势力车企的股价转变。换句话说,若是用传统估值的方式去评估新势力车企,其中可能充斥着大量泡沫。
11月,新势力车企的交付量虽然再创新高,但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加起来还不到1.5万辆,远不及大多数传统车企单一车型的月销量。但这些新造车企业的市值却比大多数传统上市车企高得多。这些年轻的玩家们仅用5、6年的时间,就已经跻身全球TOP 15车企榜单。
一样平常情形下,投资机构会用市盈率(股价和每股收益的比率)对传统车企举行估值,然则对于这些新势力车企来说,现在仍处于亏损状态,甚至还没有脱节“卖一辆亏一辆“的魔咒,市盈率估值法显然会失效。
市销率(总市值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也能说明这些车企市值偏离正常基准线,这个数据主要用于创业板的企业或高科技企业。一样平常来说,市销率越低的公司,其股票的投资价值越大。但现在蔚来的市销率为35倍左右,理想汽车则为28倍,小鹏汽车到达了夸张的70倍。反观传统车企阵营,丰田为0.76倍,通用为0.27倍,比亚迪则为3.33倍。
这意味着,新势力车企盈利能力远没有到达传统巨头的尺度,但市值正在高速靠近甚至赶超后者。而在资源市场,新势力车企的高市值,大多是靠投资者对其未来生长潜力的乐观情绪撑着。这也衍生出“估值前置”的说法。
经纬中国首创治理合伙人张颖前不久发文示意,低利率时代强制投资者追逐有限的优质标的,市场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正在异常夸张地前置。“原本一家公司可能需要6年来确立完整的商业循环,但现在整个市场的判断加倍前置了,市场可能会提早行动,在公司生长到第3年的时刻,基于预期就已经到达第6年时的估值水平。”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既定的生长偏向,电气化叠加智能化浪潮,百年未变的传统汽车行业正履历亘古未有的打击。以特斯拉的横空出世为军号,海内新势力车企也一拥而上,成为打破僵局、推动变化的凶猛“后浪“。
嗅到信号的海内自主车企,自然不愿意错失良机。东风推出岚图,北汽打造极狐ARCFOX,上汽牵手阿里落子智己汽车,长安也携华为、宁德时代入局高端新能源战场。
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当前新能源汽车整体市占率尚不足5%。根据互联网公司的生长逻辑,即便是微软、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等IT巨头,也需要基于近乎垄断的用户规模和增进速度来确定优势,对于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来说,显然不能立马完成大规模上扩张。
一场全新的战局已经拉开序幕,谁将抬头前行,谁又将割肉离场?
2
“降温战”悄然打响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资源的“泡沫”不停被界说,但一个颠扑不破的原理是,泡沫积攒得越多,破灭的可能性就越大。
17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由于量少价高被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直接促成生意郁金香的热潮。有人不惜倾家荡产就为求购一支郁金香,由于他们信赖总会有人出更高的价钱将它买走。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这场郁金香狂热中,一场溃逃悄然而至。由于卖方突然大量抛售,民众最先陷入恐慌,导致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溃逃,一个星期内平均价格下降了90%。最终这场狂热演变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经济泡沫,荷兰经济帝国的职位也因此轰然坍毁。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掀起了一场以互联网产业引领的投资热潮,在此时代,纳斯达克市盈率到达了200倍,那时只要名称中有“.com”的股票都遭到投资者疯抢。2000年,美国进入加息周期,资金大量撤出,互联网公司也最先跌落神坛。这场世纪之交的互联网泡沫最终昙花一现。
政策东风叠加市场利好,让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先狂飙突进,但有了泡沫经济的前车之鉴,为了制止产能过剩带来的生长后遗症,相关国家部门也最先介入,一场新能源汽车“降温战”悄然打响。
11月下旬,一则由国家生长改委产业生长司发出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及项目情形考察的通知》成为舆论焦点。《通知》指出,为了响应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增强事中事后羁系,夯实地方主体责任,停止盲目上马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等乱象”的要求,将开展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投资项目考察事情。
其中,《通知》点名恒大、宝能等企业,要求详细讲述2017年以来在当地投资和拟投资建设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含已批准和立案、未开工建设的项目)情形,包罗土地占用、建设内容、项目希望、完成投资等情形。受此影响,恒大汽车股价当天一度跳水10%。
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生长设计(2021-2035年)》。和去年12月3日工信部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设计》在生长愿景目的、充换电、氢燃料、智能汽车、动力电池等方面有了不少更改,最显著的转变是对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新车销量比例由25%降为20%,为热得发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浇下一盆凉水。
除了政策“紧箍咒”外,做空机构也最先“偷袭”新能源汽车中概股。前不久,做空机构香橼公布讲述称,特斯拉Model Y在中国的订价对蔚来ES6车型形成压力,考虑到市场竞争款式,蔚来股价已经脱离合理局限。蔚来汽车股价的相对估值是特斯拉两倍,存在显著的高估空间,该机构以为蔚来股价只值25美元,当天蔚来股价便跌出一个“深V“,理想、小鹏受此影响泛起差别水平下跌。
香橼曾公布150多份做空讲述,这次脱手也引发了三家新造车美股上市公司股价的暂时崩盘。11月30日,沽空机构Hindenberg Research又针对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康迪车业公布沽空讲述,指出康迪车业行使未披露的关联公司举行虚伪销售来伪造收入,骗取政府补助。受此影响,康迪车业股价11月30日暴跌28.3%。12月1日盘前,该公司股价继续下跌超5%。
更大的威胁来自新造车内部。时至今日,新势力车企三巨头均未实现盈利,若要支持重大的市值,显然要以不停上涨的销量和正向现金流做基础。特斯拉虽然已经实现延续5个季度盈利,但盈利额和传统巨头相比险些可以忽略不计,且严重依赖出售碳积分。
面临特斯拉不停暴涨的股价,马斯克也发出担忧。“从我们的现实赢利能力来看,已往一年的利润率异常低。若是不能专注于成本控制与利润,特斯拉股票会像大锤砸舒芙蕾一样,马上被压得破坏。”
3
享受泡沫,再去泡沫
在可预见的未来,新能源汽车的股票还将是资源的宠儿,催生泡沫似乎也无法制止。没有人知道第一个骨牌会从那里倒下,但在那之前,若何在有限的泡沫膨胀期实现利益最大化,成为主要的事。
伶俐的玩家在顺应了游戏规则之后,会行使规则牢固自己的城池。
12月2日,理想汽车公布公告称拟增发4700万份美国存托股份(ADS),若以当前股价盘算,理想汽车或募资约16亿美元。若是承销商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这个数字将跨越18亿美元。加上首次公然募股和同时举行的私募筹集的14.7亿美元,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理想汽车募资额已经跨越30亿美元。
在成本、市场优势不及传统车企时,不停扩张仍是新势力们的必选项,因此缺钱也成为常态。上岸美股以来,理想汽车的股价不停攀升,此时一气呵成选择增发,可以为日后研发以及市场拓展所需的现金流做好贮备。
在此之前的8月尾,蔚来汽车也公布了股票增发设计,一下进账17亿美元,成为中国新能源电动车行业最大规模的一次增发。早在2月份,特斯拉就增发了265万股特斯拉股票,那时特斯拉的股价已经处于“疯长”的状态,增发之后也为特斯拉筹集了23.1亿美元。
在熟悉资源运作套路的考察人士看来,一家公司应该在有能力的时刻融资,而不是在有需要的时刻融资。彼时,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对于特斯拉选择增发股票的行为示意一定,以为“这是明智的战略行动,消除了现金重要的担忧”。
资源市场创新虽然会带来泡沫,然则“在有限且可控的泡沫之下,反而能触发更多的创新“。广州车展时代,广汽蔚来首创人廖兵接受未来汽车日报采访时示意,没有哪个行业不存在泡沫,只是说泡沫有多大,是否有合理的增进,这是最大的问题。全联车商投资治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同样以为,造车新势力市值攀高,于汽车产业而言利大于弊。
“高科技股的泡沫在资源市场是常态,尤其是革命性的科技公司从来都是和泡沫相辅相成。”在德林证券CEO郎世杰看来,特斯拉正如10年前的苹果,那时很多人以为后者已经严重泡沫化,然则谁也想不到,苹果现在坐拥超2万亿美元市值。
回到汽车产业,作为公认的“工业之王”,即便面临电气化浪潮的洗礼,仍然脱节不了制造和规模复制的属性,这意味着若是过于重视资源运作而忽略工业制造的本质,随时都可能有崩盘的风险。
对于现在被捧上天的新势力车企来说,享受泡沫带来的繁荣之后,怎么去“泡沫”、回归理性增进,才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