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道韩国,我国新能源还会被拿捏吗?
2023-08-16 

“我国欢迎马斯克,美国却不让我卖车。”7月中旬,蔚来创始人李斌追问,为什么不能给我国电动轿车相等的时机?

话音未落,宁德年代与福特在美建厂突遭检查。即使抛弃了开端出资建厂的方案,转为供应技能和服务,“宁王”的赴美之路却仍旧处于险境。

无独有偶,本来取得密歇根政府力挺、在美人脉深沉的国轩高科,7月末也传出美国工厂项目被延期一年的音讯。尽管官方予以否定,但据当地媒体报道,该工厂在立项后确实遭遇到不少对立的声响。

自美国发布《通胀削减法案》(IRA)以来,我国动力电池企业进入美国商场的难度呈陡坡式上升。为了脱节方针和交易约束,我国动力电池工业链企业正活跃寻觅新的途径进入北美商场。

多位职业人士告知虎嗅,上游企业现在正在考虑把韩国作为“曲线赴美”的前沿阵地。曩昔四个月里,我国企业和韩国协作方,已宣告出资约5.1万亿韩元(约合286亿人民币),在韩国建造五家新电池工厂,并目的借此进入妨碍重重的美国商场。

那么,关于我国电池工业链企业来说,赴韩建厂是否十分必要?接下来是否会产生连带效应,构成一波团体赴韩的热潮?终究他们又能否经过这种方法,拿到欧美商场的船票?

01 进军韩国,曲线赴美

这一次我国动力电池工业链,之所以挑选韩国作为其海外最新的落脚地,中心是为了突破美国的“封闭”,而被逼采纳的应对战略。

《通胀削减法案》(IRA),是我国企业迟迟无法进入美国商场的*阻止。该法案规则,美国2023年投入使用的电动轿车,其电池中所用的要害矿藏质,需确保至少有40%挖掘或加工于美国本乡;企业才有资历享用每辆轿车3750美元的税收抵免。

为了削减对我国企业的依靠,美国把我国列入到“灵敏实体名单”中。这样由任何企业制作或拼装的电池组件,都无法取得税收优惠。也便是说,即使我国企业经过出资的方法,把出产线直接搬到美国,协助美国完结复兴电动轿车工业的方针,也注定是白费。

但美国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纯电动轿车出售中心,无疑是我国电池企业的必争之地。以宁德年代为首的电池企业,一直把没有破冰的美国商场视为确保商场*位置的要害。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美国新能源轿车销量约为99.2万辆,同比增加近52%,浸透率才刚刚到达6.9%。当今国内工业格式日趋内卷,处于上升冲刺阶段的美国商场,是国内电池企业的抱负栖身之地。

这也是为什么,宁德年代一再强调一定要拿下美国商场的首要原因。

事实上,尽管拜登政府把我国企业视作美国电动轿车工业的要挟,但美国现在并不具有完全和我国电动轿车工业链全面脱钩的实力,还给我国电池企业留了一道“豁口”。

依据IRA法案补助细则,美国答应与其签署自由交易协议(Free trade agreement)的国家,相同享用上述税收优惠条件。现在契合条件的来历国包含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墨西哥和摩洛哥等21个国家。

“这些与美国签署自贸协议的国家,理论上都是我国企业曲线赴美的潜在协作目标。假如从工业落地优先级排序的话,韩国是现在最适合的落脚地。”一位职业人士告知虎嗅。

韩国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向欧美区域供应动力电池及电池资料的首要出口国之一,具有完善的电池工业配套和客户需求等优势。SNE Research数据显现,韩国的LG新能源、SK On和三星SDI三家大型动力电池企业,在2023年一季度拿下了49%的海外商场比例。而宁德年代在内的五家我国企业,尽管海外商场增势迅猛,但29.6%的累计比例落后韩企将近20个点。

一份来自韩国的券商出资证券剖析陈述显现,现在在契合美国税收抵免条件的电动轿车中,有80%的电池来自这三大韩国电池制作商。

不仅如此,我国企业*韩国作为进军北美商场的中转站,也在于其区位优势。毗连我国、地理位置便当,可以确保上游企业以相对低价的物流本钱和更高的供应链功率向海外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加工产能有限,当地电池企业用于制作高镍NCM(镍、钴、锰)正极电池的中心资料氢氧化锂简直悉数选用进口,并且依靠程度仍不断加深。本年一季度氢氧化锂的进口额为21.6亿美元,同比激增490.3%,其间从我国的进口占比重高达近九成。

锂电池工业链全景图

曩昔,我国企业首要把锂、钴等中心资料的精粹商场放在国内,在国内进行加工之后再出口到韩国。作为我国三元前驱体和正极资料的*出口国,据海关总署数据,仅2023年上半年,我国共出口9088吨三元前驱体至韩国,同比增加近60%;同期我国出口了3332吨正极资料到韩国,同比增加16.7%。

而现在中资企业把韩国作为产品原产地,直接把质料运输到当地加工。“除了满意韩国本地电池企业对原资料的需求外,还可以愈加滑润地对接欧美商场,跟不同区域的工业链进行配套。”上述职业人士说道。

据不完全统计,自本年4月美国发布IRA电动轿车补助细则以来,中韩两国‬企业已一起出资40亿美元(约合286亿人民币)建立‬合资‬公司,估计将在韩国落地5家新的电池‬工厂。经过在韩出资设厂这种迂回战略,电池上游企业以企图取得美国的税收减免。

国内动力电池正极资料出产商容百科技7月24日公告称,现已过韩国政府新万金开发厅审阅,将在新万金国家工业园区投建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出产基地。

当虎嗅以出资者身份向容百致电时,对方表明赴韩设厂确实是为了契合IRA法案在要害矿藏方面的要求,以便下流客户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商场可享用关税方针。现在项目还在规划中,刚刚拿到了土地批阅,工程建造之前还需求土地证、建厂证、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的批阅手续。

作为国内最早在韩国建造正极出产基地的企业,容百科技已在韩工厂涵盖了正极资料、前驱体和循环收回等事务。到现在,该公司已建有年产2万吨正极资料和年产0.6万吨前驱体产能。“在韩国已有的建厂经历,必然会加速新工厂的建造速度。”公司相关人士告知虎嗅。

我国金属出产商华友钴业于本年5月,与韩国钢铁出产商浦项钢铁子公司Posco Future达到协作,两边拟在韩国浦项蓝谷国家工业园区内建造电池资料硫酸镍精粹及前驱体出产工厂。“这是公司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过程,适应了全球商场工业方针的改变趋势。”华友钴业说道。

锂离子电池上中游工业链首要企业

本年3月,金属循环企业格林美与韩国SK On、ECOPRO签定体谅备忘录(MOU),方案在2023年-2026年累计出资额为1.21万亿韩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建造年产能4.3万吨的超高镍多元前驱体(PCAM)及配套的镍钴锰质料系统产能,后续依据商场需求扩大产能将不低于10万吨。

“从我国企业的态度来看,为了满意IRA要求,电池供应链就必须多元化。”上述职业人士表明,这也是为什么上游企业活跃和韩国电池企业协作的原因。

02 从对立转为竞合

赴韩建厂虽有必要性,但并不意味着我国企业拿到了安全牌。

京师律师事务所涉外律师魏心舒表明:“我国电池工业链企业眼下最重视的,便是赴韩设厂之后,能否取得税收补助,以及这种‘曲线救业’的方法可以继续多久。”

“灵敏实体名单”是悬在电池企业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由于美国IRA关于灵敏实体的确定没有完毕,立法也没完全解说清楚,所以方针层面依然存在变数。”魏心舒表明,美国未来是否会采纳更急进的手法,完全阻断我国企业到韩国建厂这种直接赴美的手法,仍是未知数。

很显然,现在韩国尽管是曲线赴美的首要手法,但企业将来出产的产品能否顺畅出口到美国,一起不受IRA法案的制裁和束缚,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就像前不久,宁德年代与福特共建的美国电池工厂遭到有关部门的查询后,商场开端把预期值下降。再加上获准在美国密歇根州设厂的国轩高科,近期因环境污染问题在当地遭到对立。依据美国密歇根州当地媒体报道,该项目被逼延期一年,整体竣工时刻也相应推延一年至2031年。

国内某电池企业负责人以为,假如美国政府对华的方针根本面不变,我国电动轿车工业链进入美国的或许性根本为零。他揣度,美国接下来假如进一步收紧方针,不扫除到2025年完全把“曲线赴美”的途径堵死。

韩国虽为美国的盟友,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对我国电池工业链的架空,在韩国得到呼应。用韩国电池工业协会官员李明奎的话描述,中韩之间现在是“互相需求的联系”。假如上游原资料和组件厂未来都在韩国出产制作,韩国无疑将具有更安稳的供应链。

从实际层面来看,由于我国‬企业‬操控‬着‬不少‬原资料‬与‬技能,美国现在还不具有把我国企业扫除在电动轿车供应链之外的实力。韩国商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副总裁James Oh直言,假如美国制止韩中协作,他们将永久无法出产新能源轿车。

当然,‬韩国电池制作商力邀我国企业赴韩,也是期望经过合资的方法,从我国电池企业那里取得‬技能和经历。不过,现在中企在韩建筑的工厂,首要是对原资料的需求强,所触及的出产技能并不高,不用忧虑技能走漏的危险。

KB Securities的剖析师詹姆斯·李(James Lee)说,与我国企业协刁难韩国公司来说或许存在危险,由于美国随时或许撤销合资企业享用任何IRA税收优惠。为了消除这种忧虑,LG在4月份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明,假如产生这种状况,它将收买华友钴业持有的合资企业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在8月1日宣告镓锗出口管控收效之后,随即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稀有金属抢购热潮。依照韩媒《东亚日报》日前发布的数字,韩国电池所需锂的储藏只要5.8天份、金属钴为12.4天份,至于半导体所需的镓等稀有金属,均匀储量牵强够到42天份。

为了处理稀有金属储量不行的问题,韩国的应对方法便是约请中企在韩境内建造合资工厂,以便经过中企的身份,在向我国请求进口原资料时得到一些便当条件。可见,出口管控将加大韩国对我国上游供应链的依靠程度。职业人士普遍以为从本身利益的视点,两国之间不会在交易上容易解绑,反而会迎来比较安定的蜜月期。

还有多位业内人士向虎嗅泄漏,国内已有多家电池相关企业正在考虑推进赴韩建厂事宜,在有限的窗口期内,尽或许加速工业落地。未来半年内,将会有更多企业宣告在韩国布局产能,连带效应或将掀起一波赴韩出资建厂潮。

实际上,中韩企业在电动轿车供应链上的协作现已继续了多年。比方宁德年代与LG化学、比亚迪也与浦项未来都建立了合资公司。待上游供应侧打通之后,他们有时机以合资企业的身份把电池从韩国销往全球。

到时,假如美国不想从韩国之手,变相购买我国产品,无妨考虑放宽新能源轿车及电池工业的对华约束办法。而韩国,或许成为促进美国改变电动轿车工业的对华消沉方针的一把利刃。

新华期货,为每一笔交易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