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4月6日,是小米十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一特殊时刻,雷军公布了一份以“通常过往,皆为序章”为主题的公开信。
谈及已往,他说道:“已往十年,我们履历了数不清的不眠之夜。猛烈的竞争,种种误解和种种诋毁,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长。我很欣慰,小米没有被难题击败,反而在挫折中越来越壮大!”
对于成就,雷军难掩自豪:“小米成为了中国制造和中国设计的手刺,世界各地都有小米的粉丝;我们还用生态链把小米模式复制到了100多个行业,改变了许多领域。”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小米淌过的十年,是一个从梦想到现实的故事,也是一段中国手机行业追逐风口的旅程,有热潮,有低谷,有信托,有质疑……我们不妨从最直观的财政数据来窥探一二。
/01/
做一款能让人“发烧”的手机
2009年,苹果手机在海内上市。
只管初代iphone3G一部就要4999块的“天价”,甚至阉割了wifi功效,可就是那种用手指轻触屏幕就能直情径行的感受和不明觉厉的“iOS智能操作系统”、“Home键一键返回”等黑科技,实在太让人着迷。
而与苹果的尊贵身份相对立的,则是华强北铺天盖地的山寨机。“大、薄、清、强!超豪华3G智能手机!外面卖5888,我们只要399元!赶快拨打电话订购吧!”类似这般打鸡血的广告词,在各大电视台轮流播放,承包了无数年轻人的童年。由于廉价,山寨机的销路很猛。iSuppli讲述数据里,2009年中国卖了1.45亿部山寨手机,比前一年大涨了43.6%,相当于2005年的4倍。
这就是2010年左右的海内手机市场。有苹果、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这样的国际巨头,但价钱贵得离谱,也有廉价到尖叫,质量堪忧的山寨机,各自占有半壁江山。
“能不能做一款全球最好的手机,只卖一半的价钱,让每小我私家都能买得起?”身为一名手机爱好者和一个创业者,雷军发生了这样的梦想。
想法有了,那就开干吧。雷军先后从谷歌、微软、摩托罗拉、戴尔等世界级公司挖来了林斌、洪锋、周光同等大咖,加上黎万强、黄江吉、刘德等人,组成了一个十来小我私家的团队。
2010年4月6日,小米首创团队的这十来小我私家,一起喝了碗"小米粥"最先闹革命。
雷军的创业带有明确的目的性,那就是做手机,并且是做一款能让人“发烧”的手机。
但在现实眼前,这个想法若干有点不太靠谱。那时刻的小米只是一个从零最先的中关村小公司,“梦之队”的队员是一帮没有从事过硬件的工科男,要对标的公司却是手机硬件行业内的巨头。
若何实现这个看起来不靠谱的目的?小米选择另辟蹊径,对商业模式举行创新。学习苹果,硬件交给代工厂,推出高性价比产物;发挥优势,软件自研,提供比原生安卓系统更好的使用体验;运营接纳最时髦的互联网头脑,让发烧友介入研发改善,群集粉丝效应。
可以说,以硬件代工 软件自研 互联网运营的模式起步,是小米那时最准确的选择,不仅避开了巨头锋芒,突破了传统制造行业的生长困局,也让小米在起始阶段就获得极大乐成,于强敌环伺的市场中稳住阵脚。
不到一年时间,MIUI 用户量就跨越了30万;第一代小米手机,总计销售700多万台,远远超出当初团队预想的数字。2014年,仅仅建立4年的小米公司,依附6106万台手机的销量和227%的增进率,成为了海内手机品牌的销量冠军;2015年,小米手机销量到达6655万台。
许多时刻,高速生长能掩饰许多问题,就像一条飞跃湍急的河流,轻松越过沿途的坑坑洼洼。可待到增速慢下来,问题照样会显露出来。
2016年,小米遭遇“滑铁卢”,供应链短板掣肘,昔时手机销量降至5542万台,较上年下滑16.7%,凭据雷军的话来说,就是“形势极为严重”。
幸亏,由老司机雷军亲自掌舵,消沉的日子并没有连续太久,小米很快便重回增进轨道。2017年小米手机销量大涨到了9141万台,2018年到达了1.1866亿台,整整比2016年多出了一倍多,2019年销量更是到达了1.246亿。
在此之前,手机行业从来没有一家公司在销量下滑后,还能乐成逆转的。
回首小米的生长历程,这次的转危为安,靠的主要是对产物的创新,某项黑科技的首发,好比第一台小米MIX周全屏观点手机、首款支持无线充电的手机、第一代屏下相机手艺……
若是我们把2017年看作小米的“分水岭”,小米的“人生”可以划分两个阶段。2017年之前,小米依附着商业模式革命,迅速脱颖而出;2017年之后,小米转向科技革命,继续前行。
/02/
2000亿营收的年轻巨头
格力和小米十亿赌约的话题一直被外界津津乐道。
早在2013年,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与雷军因一句玩笑话,立下了5年10亿人民币的赌约,赌小米的营收五年时间能不能跨越格力?
五年下来,小米营收从200多亿涨到了1749亿,涨了8倍,堪称事业;再看看格力,从1200亿涨到1980亿,涨了60%,作为一个传统制造企业,显示也异常卓越。
但凭据赌约,小米照样输了。对照戏剧的是,竣事赌博的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小米就赢了,以2060亿的总营收盖过了格力的1982亿。
在此时代,小米于2018年风景上岸港交所,给外界打开了一个深度领会这家年轻的千亿巨头的窗口。
雷军有一句名言,叫“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起来。”捉住风口的小米飞的极快,据测算,建立至今营收年复合增进率达112%,现在已生长成一个集智能手机、IOT与生涯消费品、互联网服务为一体的团体。
从收入结构看,公司试图突破民众对其“手机厂商”的惯性定位,展现出多元化生长的局势。
一般来说,单一营业占比过大,意味着市场竞争风险越大、潜在增进空间越小,小米为此做了诸多起劲。其焦点营业智能手机在营收中的占比已从2015年的82%下降至2020年上半年61%;IOT与生涯消费品营业对应的营收占比逐年抬升,从2015年的13%提升至2020年上半年的28%;以广告和游戏为主的互联网收入同样呈上升趋势,其占比从5%扩大至12%。
但从本质上讲,当下的小米照样更贴近于一家手机生产商,或者是一家兼具IOT与生涯消费品、互联网服务的硬件厂商,而非官方宣称的互联网公司。
分区域看,外洋市场已成为近些年公司业绩增进的主要驱动力。小米早期以海内市场为主,2015年以后最先鼎力结构外洋市场,随着华为、OPPO、 vivo 等品牌猛烈逐鹿海内手机市场,小米外洋市场营业收入的不停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公司在海内市场的竞争压力,也保障了其智能手机营业的生长。
2015年-2019年,小米来自外洋市场的营收从41亿元增进至912亿元,复合年均增进率为117.78%。2020年上半年,小米营业收入同比增进7.5%到达1020 亿,外洋营收贡献了约一半比例。
众所周知,小米手机以性价比著称。体现在售价上,廉价一直是小米攻伐天下的“法宝”。2015年至今,小米手机的平均售价虽有小幅提升,但基本倘佯在1000左右的段位,相对于苹果、华为高端动辄5000 的起步价,确实很“良心”。
事关价位,恰恰就像雷军说的,“性价比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也是我们最懦弱的软肋。”在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看法里,"廉价没好货",这让小米从一最先就被贴上了“中低端”标签。
为了打破市场对小米产物的既有印象,也受2016年低谷期催动,小米最先苦练手艺创新。
用数据佐证,公司研发用度从2016年的21.04亿元到2017年的31.51亿元,再到2018年的57.77亿元和2019年的74.93亿元,每年的增进率划分到达52.38%、81.25%和29.31%。2020年上半年,小米的研发投入为38.29亿元,同比增速达19.4%,研发用度率3.71%。
不外,和同行业公司相比,小米的研发投入不算高。就研发用度率指标,华为处于15%左右,苹果则处于5%左右,遐想约2.5%。
小米在几经发力后到达3.71%,凌驾遐想约1.2个百分点,而遐想常常因焦点手艺弱被吐糟是全球最大的组装电脑厂商,这或许也是小米被市场诟病的主要缘故原由。对此,公司示意后续有望连续提高研发用度,在焦点赛道积累手艺实力。
囿于订价廉价,小米的毛、净利率均不高。雷军此前曾答应,“公司的整体硬件营业(包罗智能手机、IOT及生涯消费产物)的综合净利率不跨越 5%,否则将跨越部门回馈给用户。”
上图曲线可见,小米的毛利率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但净利率颠簸较大,2015年和2017年为负,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从7.71%降至4.91%,然后升至6.44%,盈利能力不够稳固,也不够强。
详细到各营业板块,公司硬件的毛利率常年低于10%,而软件服务常年高于60%。2019年,公司智能手机营业、IOT营业以及互联网服务营业的毛利率划分是7.17%、11.2%和64.73%,2020年上半年为7.77%、12.32%和58.7%。
这样的营收与毛利数据凸显了小米以硬件装备(智能手机、智能电视、可穿着装备、智能音箱等)作为载体,硬件不赚钱引流客户,践行答应,然后通过互联网网络服务变现的战略。
/03/
差别维度看小米
作为“新经济”代表,生长力遥遥领先的小米自建立以来,备受资源青睐。时代一共获得过9轮融资,投资方包罗晨兴资源、启明创投,All-stars、DST、GIC、厚朴投资、云峰基金等,总融资规模15.812亿美元,优先股是主要的融资方式。
优先股在会计上既可能划分为欠债,也可能划分为权益,涉及到庞大的财政判断。小米最终将“优先股指定为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欠债”,导致公司在2015-2017年资产欠债率畸高,甚至跨越300%,产权比率介于-1至-1.71之间,显示历久偿债能力较弱。
数据泉源:小米团体财报
直到2018年上市,由于把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计入了权益,不影响欠债,小米资产欠债率指标恢复正常。
以是我们可以看出,小米的资产欠债率升沉转变极大,2018年骤降至50.94%左右,2019年为55.53%。华为常年维持在60%左右,而苹果则在70%,小米在三者中最低,产权比率在1-1.25之间小幅颠簸,历久偿债能力趋于优越。
只管资产欠债率大起大落,但基于不停壮大的规模优势和较强的融资能力,小米的短期偿债能力保持稳固。2019年和2020年H1,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划分为1.49和1.14,1.53和1.11,往前追溯,该指标自2015年起基本就维持在这一水平线,浮动极小。
再从存货治理能力,应收、应付账款周转率等指标看看小米的营运状态。
提及存货,小米曾吃过亏。2015年头,小米刚组建印度团队,由于经验不足发生了10亿库存。为此,小米敏捷组建了一支“救火队”,从东南亚到南美、从欧洲到中东,满世界跑了五六十个国家,找市场去消化这笔“骇人”的库存。
那时小米在外洋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卖库存没那么容易,吃了无数的闭门羹,死磕了一年多,幸亏最终兜销出去了。
经一失,长一智。通过这件事,小米熟悉到了存货治理的主要性,反映在数据上,于2015-2017年,小米存货周转天数维持在50天左右,2017年降到了最低的45天,相当于一年周转8次,这在硬件行业属于一个较高水平。
2019年至今,小米的存货周转天数在70天左右,苹果在10天以内,而华为受限于美国制裁,不得不加大采购量应对,导致存货周转天数在2019年Q4-2020年Q1迅速拉长,正常情形下在80天左右。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小米的存货周转天数低于华为,清扫小米的供应链能力不足,产物数量不足以知足需求这个因素,其存货天数应该与华为相近。
然则要看到其距离苹果差距仍然十分显著,苹果云云低的存货周转天数,一方面得益于自己产物过硬,十分受市场迎接,另一方面也是卓越的库存治理以及公司历久推行的精简产物计谋促成的。
不外,相对于苹果和华为,小米的议价和结算能力是最强的。其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10 天左右,苹果为30天左右,华为则一起下滑至2019年的39天,这表明小米回款速度快,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较高。
而在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上,小米现在倘佯在100天左右,华为为70 天左右,而苹果为105 天左右。
通常情形下,应付账款周转天数越长越好,说明公司信誉优越,对于供应链的把控能能力较强,可以更多地占用供应商货款来弥补营运资源而无需向银行短期乞贷,但过长的应付账款周期也可能影响到与合作伙伴的关系。
/04/
小米的一些压力位
11月24日晚间,小米团体公布了一份亮眼的三季报,显示由于外洋智能手机销售的发作,小米Q3无论是总收入照样净利润都创下单季历史新高,总营收721.6亿元,同比增进34.5%,环比增进34.8%,高于市场预估的700.2亿元;经调整净利润为41.3亿元,同比增进18.9%。
然而,越日小米的股价并没有显示出响应的自信,反而大跌3.68%,盘中一度跌逾5%,报收于26.15港元。
年头以来小米市值超涨170%,Q3财报见光后有一定回调,情理之中。除此之外,资源市场的“神色”也折射出小米当下面临的一些压力位。
Q3,小米智能手机营业收入476亿,同比增进47.5%,其中,外洋营收398亿,智能手机出货量46.6百万部,同比增进45.3%;IoT与生涯消费产物收入181亿元,同比增进16.1%;互联网服务收入58亿元,同比增进8.7%。
同时,手机营业占比从去年同期的60%大幅提升至66%,环比上季度提升6.9%;IOT营收占比则从去年同期29%降至22%,增幅亦从跨越40%降至20%以下;互联网服务收入同比增幅从去年12.8%降至8.7%,营收占比也从去年9.9%降至8%。
整体精彩的表象下,却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小米又回到了已往单轮驱动的时代,仍然要靠小米手机这个“古老”的引擎发电,只管雷军在多个场所重复,“小米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焦点的互联网公司。”
市占率方面,小米曾于2015年当上海内手机市场的“扛把子”,后随着OPPO、vivo、华为的崛起,小米的市场份额最先出现下滑趋势,到后面基本维持在10%左右。
IDC数据显示,华为三季度以3510万台出货量稳居海内手机市场第一位,市场份额41.4%,位列第四的小米出货量为1100万台,市场份额13%。照此盘算,小米手机海内出货量的贡献度只有23.6%。
外洋市场,公司在印度、东南亚等地依旧保持着较高的市场份额。欧洲,由于华为被迫接纳战略缩短留出不少空缺,以及小米加大对该区域的开发,凭据Canalys的数据,2020年Q3,小米在西欧区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进107.3%,市占率到达13.3%,排名跃升至前三;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小米手机出货量均实现同比跨越100%的快速增进;在中东欧市场,小米第三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占率到达26.9%,排名第二。
但就股价而言,外洋市场的突出显示并不能取消市场的疑虑。作为其大本营,依托于手机及其他硬件的海内市场的月活跃用户数量(MAU)及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都是小米互联网服务的主要驱动力,也是后续业绩提升的潜力。
随着小米手机在海内的市占率趋于稳固,增量用户获取难度日益加大;另一边,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手机越来越同质化,用户粘度已不如刚最先那么显著,MIUI小米系统的优势也逐渐被追平,面临众多的选择,用户面临流失风险,或对小米的互联网服务营业发生晦气影响。
从图表不难看出,从2020年Q1-Q3,小米互联网营业收入已陷入阻滞,但月活用户数在增进,说明公司的ARPU 值在下降,是个危险的信号。未来,能否有更多的用户连接到小米的装备,决议了小米互联网营业的增进远景。
就在最近,小米某高管不谨慎的言论,“小米以为未来的天下,得屌丝者得天下,得年轻人得天下”,其中“屌丝”一词引起轩然大波,被以为小米把自己的用户看成了屌丝,而招致众多网友指斥。后续难说不会对小米手机的销量造成影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季度小米不再像二季度一样强调高端手机的销量了,只是摆出了高端机型,给出一个总数据,“在中国大陆区域订价在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订价在300欧元或以上的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已超800万台”。这被外界以为是高端机型销售情形不符合预期,中低端手机仍是主力。
或另有一层缘故原由,由于华为被限芯的缘故,市场共识与部门投资者一致以为 2021-2022年小米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会到达2亿部以上,也使小米成为华为式微风险下最佳的防守性选择,估值自年头以来攀到了一个相对的高点。
但野村证券以为,如要到达2亿部出货量,小米必须知足三个条件:华为基本退出中国市场;小米抢占的市场份额跨越所有主要竞争对手;小米外洋手机出货量同比两位数增进。
现在来看,杀青外洋出货量对小米而言并不算难,但前两个条件的实现却不容乐观。
AMD、英特尔等多家企业已获得向华为供货允许,有新闻称,高通也将恢复华为4G芯片供应,华为现在也不可能彻底在海内市场销声匿迹,而小米与苹果、三星、Oppo、vivo 争取市场份额也绝非易事,再加上刚刚拆分出去的荣耀,又将是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基于此,对预期小米将从华为那里抢占部门手机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小米股票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股价上升潜力或有所不足。